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讯(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李琪 吴仁喜)近日,地质学专业的同学手机登录“智学地大”,通过课程知识图谱的知识点,认真观察AI系统推送的“玄武岩”虚拟标本,按照AI规划的个性化路径进行预习。此时,地球科学学院马强教授也同样忙碌,智能备课系统已生成了虚实互动环节的定制教案,附带AI学情分析报告,其中清晰呈现了班级掌握度、进度、知识点观测等学习数据。
这是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智慧化教学的生动场景之一。
课堂上,师生借助智学地大的数字资源库,全方位、高精度观察岩石矿物标本,交流心得、共享讨论。“传统的岩矿观察需要学生跨越显微镜、标本盒、野外露头等多个尺度,现在,我们的智能平台在同一教学空间内呈现岩石标本的微观组成、手标本结构和露头构造,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提升岩矿分析能力。”马强说道。
课后,教师通过“课堂时光机”,回溯到学生在“火成岩分类”环节存在集体迟疑,基于这一反馈,教师可针对性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策略。与此同时,回到宿舍的学生,通过与AI智能体对话巩固知识、答疑解惑,完成学习反馈,实现学习闭环。
“智学地大”重塑教学流程与场景,打造开放协同、动态优化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,为学生提供泛在式、个性化、智能化的学习体验。
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,该平台也以“通识筑基、专业融合”为目标,构建AI+通识/专业课程体系,全面提升学生数智素养。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《人工智能概论》通识课,以典型案例解析深化理论认知,以课内实践训练强化应用能力,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。各学院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融合专业课程的智能化升级,涌现出如《智能油气田工程》《矿产资源智能预测与评价》《数字海洋》等一大批AI+专业课程,推动学科交叉创新,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智学地大”以“双一流”研究生全英文学科课程群项目为基础,全力构建国际化课程平台。十大优势学科课程群、82门精品课程,从教案讲义到教学视频,从培养材料到云端资源,全维度教育要素高度整合,推动优质资源的智能化匹配与全球化共享。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